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年2月复旦碳价指数报告显示,全国碳排放配额(CEA)价格指数出现全面下调。2月CEA的买入、卖出及中间价指数分别为232.20、216.56和223.98,环比下跌4.28%、4.08%和4.18%。与此同时,CCER价格指数也出现下跌,买入、卖出及中间价指数分别为220.53、215.60和218.01,环比下跌4.07%、6.27%和5.20%。 报告还显示,不同年份生产的绿色电力证书(GEC)价格走势分化明显。2024年生产的集中式、分布式和生物质发电项目绿证价格均出现下跌,而2025年生产的绿证价格则普遍上涨,且价格几乎是2024年绿证价格的两倍。集中式项目绿证价格始终高于分布式项目和生物质发电项目。 此外,报告指出,1月份全国碳市场交易量大幅下降,日均成交量仅为11.72万吨,远低于12月的342.57万吨;CEA日均收盘价为94.78元/吨,环比下跌4.6%。全球主要碳市场也呈现成交量下跌的趋势,但碳价走势则呈现分化,欧盟碳价上涨,而英国、韩国和新西兰碳价下跌。最后,报告还提及了《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的发布,旨在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
ThunderHunter
回复碳价指数下跌,CCER价格也下降,绿证价格分化明显,交易量大幅减少,看来碳市场波动不小啊。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绿证价格上涨,以及国家推动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