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行业洗牌加速的大背景下,中润光能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这家光伏企业在主动撤回A股创业板IPO申请近一年后,再次将目光投向资本市场,这次的目的地是香港联合交易所。
中润光能曾于2023年5月信心满满地递交了创业板上市申请,并于同年12月顺利通过了上市委会议。然而,天不遂人愿,由于光伏行业整体遇冷,加之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中润光能最终在2024年6月28日无奈地撤回了上市申请。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对于中润光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公司业绩由盈转亏,甚至出现了毛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A股上市之路受阻后,中润光能转而寻求港交所的助力。然而,摆在它面前的并非坦途。在财务状况、公司管理、市场竞争力以及估值等方面,中润光能都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其在港股市场的上市前景。
招股说明书显示,中润光能在2022年至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5.17亿元、208.38亿元和113.20亿元。营收波动剧烈,2024年同比大幅下滑45.68%。与此同时,公司的净利润也由盈转亏,从2023年的盈利16.81亿元变为2024年亏损13.64亿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润光能的毛利率也由正转负,从13.6%骤降至-10.1%。这意味着在行业加速洗牌的过程中,中润光能的产品销售价格已经无法覆盖生产成本,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此外,中润光能的现金流压力也在不断增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22年的6.29亿元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1.55亿元,降幅高达75.36%。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最新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79.11%,远远超过了70%的警戒线。
造成这些问题的,除了光伏行业整体调整带来的压力外,也与中润光能自身的经营战略密切相关。
自2023年起,光伏行业就显现出明显的产能过剩迹象,并进入了残酷的洗牌期。早在2023年5月,光伏龙头企业隆基绿能的负责人就公开表示,光伏行业已经面临产能过剩的严峻问题,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内,将有超过一半的光伏制造商被迫退出市场。
时至今日,行业洗牌仍在继续,光伏企业的日子普遍不好过,不少龙头企业在2024年都出现了亏损。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光伏电池片的产能已达到1310GW,产量为654GW。而2024年全球新增装机量约为530GW,中国新增装机量约为277.57GW。显而易见,整体产能、产量与新增装机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产能过剩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缓解。
除了行业整体的冲击外,中润光能自身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与晶科能源、隆基绿能等企业不同,中润光能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电池片环节,缺乏硅片和组件等其他环节的布局,未能实现垂直一体化。招股书显示,2024年中润光能的光伏电池片业务收入占比高达81.1%,组件业务仅占18.7%。业务结构单一使得公司更容易受到单一环节价格波动的影响。
此外,中润光能的客户集中度较高,来自前五大客户的业务收入占比最高时超过50%。这导致其在晶科能源、隆基绿能等头部客户面前的议价能力较弱,容易受到挤压。
中润光能的技术迭代速度也相对滞后,未能走在市场前列。例如,在2024年,公司仍有32.8%的P型电池片产能。随着N型电池片的崛起,P型电池片几乎失去了市场竞争力。这些P型电池片产能不仅面临着产线改造难度大、改造成本高等问题,还面临着巨大的资产减值风险。一旦触发资产减值,中润光能的资产负债率情况将进一步恶化。
在行业洗牌的大背景下,中润光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断恶化的财务和现金流状况使得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大大降低。然而,公司内部的问题远不止于此。
中润光能的实际控制人为龙大强。从A股申报材料可知,2020年至2022年期间,龙大强通过关联企业拆借等方式,违规占用中润光能的资金累计超过18亿元,这些资金被用于对外投资、代发薪酬等。此外,在IPO前,龙大强夫妇还通过转让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股权套现了超过11亿元,用于偿还债务。内控漏洞也让投资者对其后续的合规管理能力产生担忧。
龙大强还曾因担保纠纷而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这些问题都可能引发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危机。
上市过程中,估值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如果中润光能按照一级市场的估值水平强行上市,其估值虚高的问题将会非常严重。
中润光能在一级市场上进行过多次融资和股权转让,估值也随之水涨船高。在进行创业板IPO时,公司计划以400亿元的估值上市,募资40亿元。之后,随着光伏行业整体下行,估值也有所萎缩。在2024年光伏行业“独角兽”榜单中,中润光能以230亿元的估值排名第五。
然而,即便以230亿元的估值来上市,可能仍然偏高。港股市场对于亏损企业的估值普遍不高。已在港股上市的光伏企业,如信义光能(00968.HK)、新特能源(01799.HK)等,虽然是行业头部企业,但估值并不高,市净率均在1以内。以此类推,中润光能最新的净资产仅为35.53亿元,即使成功上市,其合理的估值可能也只有不到35亿元。
光伏行业的淘汰赛仍在继续,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到合适的突围口,成为最终的“幸存者”,并让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是摆在中润光能面前的重要课题。 这需要企业在技术创新、业务多元化、内部管理等多方面做出改变,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