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储能明星陨落:派能科技爆亏,欧洲红利难续,豪赌落幕

author 2025-04-27 44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以太坊DeFiNFT元宇宙Web3

昔日储能明星陨落:派能科技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派能科技,这家曾经头顶“储能第一股”光环的企业,如今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2024年一季度营收骤降,净利润更是惨不忍睹地同比暴跌1054.32%,首次出现亏损。遥想当年,欧洲能源危机成就了派能科技,使其一跃成为全球户用储能市场的领头羊,市值一度逼近800亿。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短短几年时间,这家公司仿佛坐上了过山车,从巅峰跌落谷底,市值蒸发近90%,令人唏嘘不已。

回顾派能科技的崛起,不得不承认,它抓住了时代的机遇。欧洲能源危机爆发,天然气价格飙升,刺激了户用储能需求的井喷。派能科技凭借其在锂电池储能领域的先发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赚得盆满钵满。然而,这种成功是建立在外部环境的特殊性之上的,缺乏可持续性。当能源危机缓解,市场回归理性,派能科技的“海外市场依赖症”便开始显现,业绩断崖式下滑,昔日的光环也随之褪色。

更令人担忧的是,派能科技在享受欧洲市场红利的同时,却忽视了国内储能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市场已经从户用储能转向工商业储能和源网侧储能,而派能科技却未能及时调整战略,错失了这一转型机遇。这不仅反映了其对市场变化的迟钝,也暴露了其战略布局上的短视。如果说外部环境的变化是派能科技衰落的客观原因,那么内部治理的失序则是其更深层次的问题。管理层对募投资金的随意使用、对理财收益的过度依赖、以及高管的频繁变动,都加剧了公司的危机。派能科技的案例告诉我们,仅仅依靠外部机遇是无法成就一家伟大企业的,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欧洲红利与“海外市场依赖症”:一场豪赌的落幕

起飞:押中户储,站上风口

2022年,欧洲深陷能源危机,天然气价格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狂飙。这场危机意外地催生了户用储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对于精明的企业来说,危机就是机遇。派能科技正是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将其在锂电池储能领域的技术积累转化为市场优势,迅速崛起。彼时,欧洲家庭纷纷安装户用储能系统,以应对高昂的电价和潜在的停电风险。派能科技的产品凭借其相对较高的性价比和可靠性,受到了市场的欢迎,订单如雪片般飞来。那一年的派能科技,可谓是风光无限,不仅营收和利润创下历史新高,还在全球户用储能市场占据了领先地位。这就像一场豪赌,而派能科技幸运地押中了,一夜暴富。

坠落:潮水退去,裸泳者现形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能源危机的缓解,欧洲电价逐渐回落,户用储能市场的需求也开始降温。更糟糕的是,欧洲下游企业为了清理库存,纷纷采取去库存策略,进一步加剧了市场需求的下滑。此时,派能科技的“海外市场依赖症”开始显现。由于过度依赖欧洲市场,未能及时调整市场重心,派能科技的业绩遭遇了断崖式下滑。2023年,派能科技的境外收入占比仍然高达94%,这意味着其几乎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了欧洲这一个篮子里。当潮水退去,那些没有穿泳裤的人,自然会暴露无遗。派能科技就是那个没有穿泳裤的人,它在顺风顺水的时候掩盖了自身的问题,而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这些问题便集中爆发出来。

错失中国:战略短视的代价

更令人扼腕的是,派能科技在享受欧洲市场红利的同时,却错失了中国储能市场的巨大机遇。近年来,中国储能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尤其是在工商业储能和源网侧储能领域,涌现出了大量的市场机会。然而,派能科技却未能抓住这些机会,而是将宝贵的资源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海外市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派能科技的产品线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户用储能领域,难以满足工商业储能和源网侧储能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派能科技在国内市场的渠道布局较为滞后,无法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抗衡。这种战略上的短视,使得派能科技错失了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分一杯羹的机会,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内部失序:比外部危机更致命的“慢性病”

募资乱象:71亿打了水漂?

上市,本应是企业发展的新起点,是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腾飞的契机。然而,对于派能科技来说,上市后募集的巨额资金,似乎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数据显示,派能科技上市后累计募资超过71亿元,但这笔巨款的去向却令人疑窦丛生。原本计划用于扩大产能、提升研发能力的两大募投项目,进度却严重滞后,迟迟未能完成。这不禁让人质疑,这些钱到底花在了哪里?是管理层决策失误,导致项目延期?还是存在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无论真相如何,募投项目的停滞不前,都反映了派能科技在资金使用效率上的低下,也暴露了其内部管理的混乱。

理财依赖症:饮鸩止渴的财技

更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派能科技似乎对主营业务失去了信心,转而迷上了“理财”。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派能科技的投资收益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高达51.6%,而理财收益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更是占到了90.05%。这意味着,派能科技的利润,很大程度上是靠理财投资撑起来的,而非靠其储能业务。这种“脱实向虚”的财务操作,无疑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它虽然能够在短期内美化财务报表,掩盖主营业务的亏损,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会分散管理层的精力,使其不再专注于提升产品质量、拓展市场份额,而是沉迷于资本运作的“游戏”。

高管地震:内忧外患下的信任危机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派能科技面临业绩下滑、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之际,公司高管也出现了动荡。2024年5月,派能科技董事长韦在胜因涉嫌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并留置,这无疑给本就风雨飘摇的派能科技带来了更大的冲击。董事长被查,无疑会引发市场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担忧,也会削弱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尽管代理董事长翟卫东一再强调公司运营稳定,但投资者的疑虑却难以消除。毕竟,对于一家企业来说,领导者的稳定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面临困境的时候。高管的频繁变动,不仅会影响公司的战略决策,还会损害公司的声誉,加剧信任危机。

股东踩雷:多米诺骨牌效应

派能科技的困境,也波及到了其定增股东。宁波中百曾披露,截至2024年上半年,其在派能科技的投资累计录得高达1.5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这意味着,派能科技的股价下跌,导致宁波中百的投资浮亏严重。对于投资者来说,股价下跌是最直接的损失。而对于派能科技来说,股东的踩雷,则会加剧资本市场的悲观预期,进一步降低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形成恶性循环。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旦倒下第一张,就会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牌局的崩塌。

库存危机:积压的不仅是产品,更是风险

此外,派能科技还面临着严重的库存积压问题。数据显示,2024年,派能科技的库存高达858.5MWh,超过全年销量的一半。这意味着,派能科技生产了大量的储能产品,却卖不出去。库存积压不仅会占用大量的资金,还会带来存货贬值的风险。由于市场价格下跌,派能科技不得不对存货进行减值处理,两年计提资产减值超过2.3亿元。库存积压,不仅仅是产品的积压,更是风险的积压。它反映了派能科技对市场需求的误判,也暴露了其在销售渠道上的短板。

自救与困局:派能科技还有未来吗?

徒劳的自救:分红回购能挽救颓势吗?

面对江河日下的颓势,派能科技并非没有尝试自救。分红和股份回购,是上市公司常用的稳定股价手段。派能科技也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提振市场信心,挽回投资者的心。然而,市场的反应却是异常冷淡。股价并没有因此而出现明显的上涨,反而在低位徘徊,甚至继续下跌。这说明,投资者并没有被派能科技的“小恩小惠”所打动,他们更看重的是公司的长期发展前景。对于一家深陷困境的企业来说,仅仅依靠分红和回购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重塑自身的竞争力。

路径依赖:无法摆脱的宿命?

派能科技的根本问题在于,它陷入了一种难以摆脱的“路径依赖”。一方面,它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和产品线,导致抗风险能力脆弱。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业绩便会受到严重的冲击。另一方面,它的产能布局与现实需求脱节。原本计划投资50亿元的合肥储能基地项目,由于市场需求放缓,不得不延期一年。这反映了派能科技在市场需求放缓下的进退维谷,也暴露了其在战略决策上的犹豫不决。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打破路径依赖需要勇气和决心,需要敢于否定过去的成功经验,重新审视自身的战略定位。然而,对于派能科技来说,这似乎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增长乏力:看不到希望的未来

尽管有分析师曾期待锂价企稳后需求能够有所修复,但行业的整体格局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竞争对手们纷纷崛起,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而派能科技却依然在原地踏步,甚至还在倒退。如果派能科技不能加速技术迭代,拓展多元市场,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那么它或许很难摆脱“流血”分红的短期策略,重回增长轨道似乎更是遥遥无期。看不到希望的未来,才是最令人绝望的。对于派能科技来说,摆在它面前的,不仅仅是业绩的下滑,更是生存的危机。

请发表您的评论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chaguo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