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纳斯达克指数被苹果、谷歌、亚马逊、微软、Meta、特斯拉、英伟达这“七姐妹”的庞大市值(总计高达16万亿美元)所支撑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科技巨头的光鲜亮丽,更应该警惕这种结构性失衡可能带来的风险。这种过度集中,就像一棵大树,根系过于依赖少数几根粗壮的根,一旦这些根出现问题,整棵树都可能面临倾覆的危险。
诚然,这些公司代表了过去十几年科技创新的巅峰,但它们也面临着增长瓶颈和潜在的反垄断风险。例如,苹果的营收增长开始放缓,对iPhone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谷歌和Meta则面临着来自监管机构对数据隐私和市场垄断的严格审查。而特斯拉,虽然在电动汽车领域拥有领先地位,但市场份额正受到来自传统汽车厂商和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强烈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的科技企业正在崛起,试图挑战美国“七姐妹”的霸主地位。华泰证券提出的中国科技“七姐妹”名单——比亚迪、阿里巴巴、联想、美团、中芯国际、腾讯、小米,虽然在市值上与美国“七姐妹”还有差距,但其展现出的增长潜力和创新能力不容小觑。
其中,比亚迪的表现尤为亮眼。2024年全球销量达到427万辆,位列全球第四,多次登顶单月销量榜第二,甚至超越特斯拉。这背后是比亚迪超过11万人的研发团队和累计超过1600亿元的研发投入。比亚迪的“全民智驾”战略和与大疆合作推出的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都显示了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野心。相比之下,特斯拉2024年销量同比下降,这是自2015年以来首次下滑,也暴露了其面临的竞争压力。
瑞银和高盛的研报也印证了中国科技企业正在迎头赶上的趋势。瑞银认为中国资产整体被低估,随着中国AI实力的攀升,中国科技股的估值有望大幅提升。高盛的报告则显示,中国科技“七姐妹”的研发强度均值已达9.8%,超过美国同期的7.2%。这种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正在推动全球价值链的重构,改变利润分配机制。
比亚迪435亿港元的H股配售,吸引了全球顶级长线基金、主权基金和中东战略投资人等长期资本,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融资,更是资本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市场前景和政策支持的认可。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已经从单纯的资源互补转向技术协同。这表明,全球资本正在重新审视中国科技的价值,并将其视为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策略报告中指出,中国科技股的估值修复不是周期反弹,而是对“智能革命领导者”的预期定价。这种判断并非没有根据。当DeepSeek等AI原生企业开始解构传统互联网格局,当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的技术奇点,这些量变积累正在引发产业价值的质变跃迁。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场资本市场的价值重估视为一次简单的轮动,而应该将其视为全球科技产业权力版图重塑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