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與鮑威爾之間的權力鬥爭,絕非單純的經濟政策分歧,而是一場關於國家信用、政治干預與市場信心的深刻博弈。特朗普就像一個急於求成的賭徒,渴望通過操縱利率,短期內刺激經濟,為自己的政績添磚加瓦。他無視美聯儲的獨立性,試圖將其變成自己手中的提款機,這種短視的行為,無疑是在玩火自焚。
特朗普對低利率的癡迷,暴露了他對經濟運作的膚淺理解。降低利率固然可以釋放流動性,刺激投資和消費,但過低的利率也會導致通脹失控,資產泡沫膨脹,最終損害經濟的長期健康。鮑威爾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央行行長,深知利率政策的微妙之處。他必須在促進就業和穩定物價之間找到平衡,避免重蹈歷史覆轍。特朗普的短期誘惑,與鮑威爾的長期責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像一個縱容孩子吃糖的家長,只顧眼前的快樂,卻不考慮孩子的健康。而鮑威爾則像一個嚴厲的醫生,為了病人的長遠利益,不惜採取痛苦的治療手段。
美聯儲的獨立性,是美國經濟的基石。如果美聯儲淪為政治工具,美國國債的信用將蕩然無存,外國投資者將失去信心,美國的借貸成本將大幅上升。更可怕的是,一旦市場認為美國的貨幣政策受到政治干預,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將受到挑戰,美國的經濟霸權將岌岌可危。特朗普對鮑威爾的施壓,不僅是對美聯儲獨立性的挑戰,更是對美國國家信用的透支。他像一個肆意揮霍祖輩遺產的紈绔子弟,最終將導致家道中落。
美國背負着高達30萬億美元的巨額債務,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懸在美國經濟的頭頂。如果美國被迫以更高的利率進行再融資,利息成本將吞噬更大比例的GDP,美國將陷入債務泥潭,難以自拔。特朗普對美聯儲的干預,加劇了美國經濟的脆弱性。他像一個在懸崖邊跳舞的人,隨時可能墜入萬丈深淵。
特朗普想要開除鮑威爾,可不是一句「你被解僱了」那麼簡單。這背後牽扯到複雜的法律問題,以及最高法院可能引發的政治地震。這就像一場高風險的賭博,特朗普要面對的不僅是法律的挑戰,還有整個美國經濟的穩定。
1913年的《聯邦儲備法》留下了模糊的空間,只說總統可以因為「合理事由」免職聯儲理事。什麼是「合理事由」?這就成了爭論的焦點。特朗普可能會聲稱鮑威爾的政策對經濟有害,以此作為開除他的理由。但這種說法是否能站得住腳,就要看法院怎麼判了。法律的模糊性,給了特朗普鑽空子的機會,也給了美國帶來了不確定性。
最高法院在1935年的“漢弗萊遺囑執行人”案中,確立了總統的免職權不是無限的。這項判決催生了「獨立機構」的概念,像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都屬於這類。美聯儲的重要性遠超其他機構,如果總統可以隨意干預美聯儲,那將是對美國經濟體系的重大衝擊。這個案例就像一道防火牆,阻止總統濫用權力,但特朗普似乎決心要拆掉這道牆。
歷史已經證明,政治干預貨幣政策會帶來災難。尼克松為了連任,逼迫時任美聯儲主席阿瑟·伯恩斯推行寬鬆的貨幣政策,結果導致了可怕的「滯脹」——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同時發生。尼克松雖然贏得了選舉,但美國經濟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個教訓告訴我們,政客的短期利益,往往與國家的長期利益相衝突。尼克松就像一個飲鴆止渴的人,一時的痛快,換來的是長期的痛苦。
與尼克松相反,保羅·沃爾克在1979年至1987年間,採取了激進的加息政策,成功地遏制了通脹,但也引發了經濟衰退。沃爾克的做法非常痛苦,但他為美國經濟的長期繁榮奠定了基礎。沃爾克就像一個嚴厲的父親,為了孩子的未來,不惜採取 कठोर 的手段。
如果美聯儲失去獨立性,美國可能會重蹈魏瑪德國、阿根廷和委內瑞拉的覆轍,陷入惡性通脹的深淵。這些國家的央行都被政治控制,貨幣政策失去了理性,導致貨幣貶值,民不聊生。歷史告訴我們,一個獨立的央行,是國家經濟穩定的重要保障。否則,政府控制下的印鈔機,只會加速國家的崩潰。
如果特朗普真的動了美聯儲,那對加密貨幣來說,就像是突然發現自己活在楚門的世界裡。一直以來,加密貨幣信徒們都相信,去中心化是解決金融問題的良藥。但如果美國的金融體系真的崩潰了,這種信仰會受到怎樣的衝擊?是浴火重生,還是徹底幻滅?
比特幣的誕生,本就是為了挑戰傳統金融體系的霸權。中本聰在白皮書中,描繪了一個沒有中間人的金融世界,交易不再需要銀行等中心化機構的信任。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特性,被視為對抗政府濫發貨幣、控制金融的利器。但如果美聯儲真的失守,這種理想還能實現嗎?
Traditionally, in times of crisis, investors would flock to U.S. Treasury bonds, viewing them as a safe haven. However, if Trump undermines the Fed, this may no longer be the case. We are already seeing capital flight due to Trump’s policies. If the Fed collapses, the flow into crypto could be massive.
Historically, Bitcoin has been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Nasdaq (although more volatile). Since the trade war, however, even as US equity prices have slumped, Bitcoin prices have soared. This has led to speculation that we are seeing the long-prophesied “decoupling” – that crypto assets are fulfilling their original mandate to operate independently of centralized assets. Whether or not this trend continues, if Trump fires Powell, we’ll find out soon.
如果美聯儲真的出了問題,穩定幣可能就像泰坦尼克號一樣,看似堅不可摧,實則不堪一擊。穩定幣,尤其是那些與美元掛鉤的,一直被視為加密貨幣世界的避風港。但如果美國國債違約,這些避風港很可能會變成風暴中心。
USDC和USDT是目前市場上最大的兩種穩定幣,它們的背後是Circle和Tether這兩家公司。這些公司不僅是重要的金融機構,也是美國國債的主要買家。它們的穩定幣,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美國國債作為儲備資產來維持幣值的。如果美國國債出了問題,這些穩定幣巨頭也會受到牽連。就像一艘大船,如果它的壓艙石不穩固,那它也很容易傾覆。
經濟學家Noah Smith認為,特朗普可能會嘗試通過“債務重組”來解決美國的主權債務問題。特朗普自己也暗示過這種可能性,他說可能會通過某種“技術性操作”來削減債務規模。這種說法,讓人不寒而慄。美國國債是全球金融體系的重要支柱,如果美國真的發生債務違約,那將會引發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特朗普的這種想法,就像一個想要拆房子的孩子,他可能並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
如果美國發生主權債務違約,Circle和Tether持有的國債儲備價值將會大幅縮水,導致穩定幣抵押品不足,進而引發擠兌潮。人們會瘋狂地拋售穩定幣,換回其他資產,這將導致穩定幣價格暴跌,甚至崩潰。穩定幣的崩潰,又會引發連鎖反應,那些以穩定幣作為抵押品的智能合約將被迫清算頭寸,恐慌情緒將蔓延至整個加密貨幣市場。這就像一個多米諾骨牌,一旦第一張牌倒下,整個系統都會崩潰。
如果美國真的因為特朗普的胡作非為而衰落,那將會是一場全球性的權力洗牌。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可能會受到挑戰,歐元和人民幣將迎來崛起的機會。而加密貨幣,在這個新的世界秩序中,又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是成為新興的避險資產,還是淪為大國博弈的工具?
美元之所以能成為全球儲備貨幣,是因為它背後有著美國強大的經濟和政治實力作為支撐。但如果美國的信用崩塌,美元的地位也將岌岌可危。越來越多的國際貿易可能會以歐元或人民幣計價,這將削弱美元的影響力。歐盟和中國,將在全球經濟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如果歐元和人民幣在全球貿易中佔據更大的份額,歐盟和中國的監管機構將獲得更大的權限,它們可能會通過加密貨幣渠道監控法幣流動。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加密貨幣行業律師表示,中國可能會填補部分市場空白,歐盟也將佔據其餘大部分份額。但無論是中國共產黨的嚴格監管,還是歐盟基於不同目標的過度干預,對加密貨幣行業而言都絕非利好。
在這種背景下,市場資金可能會轉向無抵押的原生加密資產,但此類資產在現實世界大規模交易中幾乎沒有應用先例。比特幣等原生加密貨幣,一直被視為去中心化的理想代表,但它們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場景仍然有限。如果穩定幣崩潰,這些原生加密資產可能會迎來短暫的繁榮,但長期來看,它們仍然難以取代傳統金融體系。
總而言之,美聯儲危機可能會使正處於上升期的加密貨幣行業陷入長期停滯。穩定幣的崩潰、監管的加強、應用場景的缺乏,都將成為加密貨幣發展的阻礙。這場危機,可能會讓加密貨幣行業倒退數年,甚至數十年。這將是加密貨幣的至暗時刻。